紹庭的 2019 年聲音工程協會 - AES (Audio Engineer Society) 第147屆紐約展會 - 兩日簡報

紹庭的 2019 年聲音工程協會 - AES (Audio Engineer Society) 第147屆紐約展會 - 
兩日簡報



大家好,相距上次寫相關 AES 文章已經差了七屆(最後一次分享是 139 屆),
其間其實如果 AES 有來紐約都還是有乖乖參加,來紐約已經算是第七年邁入第八年,在每一屆上都有觀察市場和尖端研究媒合、應用上的變化和趨勢。

今年在消費型 3D Audio上算是有比較重大的突破,所以決定再寫一篇 Blog 紀錄一下。因為 FB 的網誌功能實在太爛(我第一篇關於 Tonmeister 那篇照片在某年被全部至底,加上寫了一堆內容然後中間插圖,我某年回頭看到現況差點氣到吐血 XD),所以決定先繼續寄居 Blogger,之後文章量如果慢慢累積起來(但其實不太有空和能力寫太多字),會考慮轉往正夯的 Medium,但現在覺得分享給台灣和亞洲的大家比較重要,就,恩,先將就吧!

由於這次大會我後面兩天有工作,所以只有參加前面兩天。對這邊的小中大工程師來說,除了技術和知識交流、格式制定之外的意義之外,AES 也很像是 local 和 global 工程師的同樂會,像我卡內基音樂廳的錄音主任老闆 Leszek Wojcik,他儘管已經 70 大壽,還是每年都會去會場繞繞見見老朋友,畢竟他波蘭的老同學每個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包含 Mytek 的創始人、 TC Electronic 的 Reverb 設計者、McGill 大學錄音系的創始者、還有 Lipinski 喇叭的創始人兼設計者等等,這些在產業界的決策者多半都是舊時的工作夥伴或老同學,所以湊在一起也是能快速「聊」出很多風向跟趨勢。對我們這些年輕、畢業後在紐約市打拼的的聲音工作者來說就更重要了,除了認識廠商和同業前輩大老們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一篇一篇深奧的論文理解自己專長領域的新格式確立、產業風向、和業界現況等等。

跟幾個世界知名大型樂器展 NAMM 不同的是,AES 更重視學術交流,除了四天跑都跑不完的 paper session (論文發表) 之外,還有很多是新技術的嘗試和與同業互動的檢討部分,這個會在後面解釋。



如圖,不同於 NAMM Show, AES 在同一時間會有超過五場、如左圖般規模的學術或技術講座,連續四天每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



如左圖,以下的幾個 Track (研究取向) 是同時且分不同場地進行的,很多時候會在哪時候要聽哪一場上有非常難抉擇的情況。













------------------------- AES 開始的分隔線 ----------------------------
首先我會先把幾個前兩天發布的、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資訊說完,剩下走馬看花的部分再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XD

1. LUFS 資訊:





首先我關注的第一場是關於 LUFS 的部分,這點相信在亞洲的同仁們一定也都感到非常頭痛,這第一場名字有點好笑的論壇是由 Recording Academy Producer & Engineer Wing (國家級的非營利組織、並且也是制定北美各個聲音格式、走向、及舉辦、決選葛萊美獎的單位) 所舉辦。
幾位講者包含 Prof. George Massenburg 和幾位業界大老,在各種音樂風格上討論了 LUFS 北美的制定規則,並且討論目前幾個大的串流平台使用的趨勢,並且用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告訴大家怎麼檢測 LUFS,然後用目前測試的 LUFS 選項跟台下的工程師證明新的 LUFS 檢測方式真的比較好 XD 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們直接開了Apple Music 的平台,然後點開了音量平衡校正的測試工具,然後先放了一首 80 年代很棒、具動態的 R&B Mix、然後再來是舒伯特的鋼琴獨奏、然後 Metallica (XD)。結果證實了在 LUFS 規範底下的混音和母帶輸出,的確三種極端樂風能達到連續撥放上音量相對的平均,並且能夠展現高動態混音細節 (80 R&B) 上的正確審美。

LUFS 平台在各大串流平台已經上線並實驗了數年,現在在實踐的經驗累積下,比較多母帶工程師碰到客戶的問題仍然是相較於 2000 -2010 年代音量戰爭唱片的比較上,新的母帶音量規範其實會讓低階產品聽起來比較「差」,關於這點在 Q&A 也被提到很多次, NRA 的回應是說,在未來的展望上,會慢慢將過去上架的舊音樂產品用新的演算法進行降程,讓高壓縮的音樂也被拉回同樣的聽感級距,具體時間則是一年以內,相信有些同仁也慢慢注意到其實有些唱片突然整體音量變小了,就是因為演算法在慢慢調整舊唱片的關係。

另外一個重要資訊則是,在音樂平台上,為了大家的母帶調整方便,NRA 接下來會慢慢把所有音樂串流平台的 LUFS 定在 -14 LUFS 左右,而遊戲及影音平台則不在此限。





2. 3D Audio:

另外一個我關注的點則是 MPEG-H 的正式上線。拜幾位商人所賜 XD,Sony 稍微幾天前趕在 AES 開始之前,頒布了他們新的格式 360 Reality,以及 Dolby 推很用力的 MPEG-H,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格式,交付格式基本上都是 MPEG-H。這個格式的制定已經開會開了好幾年,但實際的消費端應用層面我覺得是即將開始,因為現在最重要的資訊是,在 Sony 的串聯下,Amazon HD、Tidal、和 Google 等平台即將開放用戶聆聽 MPEG-H 的解碼功能,意思就是在用戶端開始可以透過解碼器正確無痛的在家用揚聲器上聽到具有 3D 效果的內容,包含了既有的耳機 3D 跟 Amazon HD 要搶先嘗試的 Speaker 3D 串流,雖然對現今的 binaural audio 耳機科技比較沒差,但我覺得在格式交付的好處是,串流平台和其使用者可以自行透過控制新的軌道去決定要不要 3D 效果。

我在聽完上面照片那場的 MPEG-H 演講後跑去樓上的 Sony 攤位理解了一下,目前 Sony 格式的 360 Reality Audio 其實也是一種 MPEG-H 的應用,各位可以想像同樣都是 height channel, 但擺在哪裡而已;例如 Sony 是九宮格的擺在 LCR 上下方,還有 Auro 3D 是把在 LR 的正上方,而 Atmos 則是擺在約中間左 1/3 跟 右 1/3 的位置。而 Sony 格式目前還是封閉的,開發者如果有興趣要自己跟東京的總部聯絡申請開發用的套件,目前是採 Contractor 模式,(然後 UI 有點醜 XDDDD)

對我來說比較有趣跟展望的點則是 MPEG-H 的應用上,已經可以串流平台被聽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因為各大影音樂串流平台各位也知道,其實跟比賽跑步游泳一樣,你做甚麼我就做甚麼。如果只是增加一個新的解碼功能和遞交格式,我相信已經參與計畫並入夥的 Google 及旗下的 Youtube, Google Music, 還有 Spotify 和 Apple 一起跑步游泳則是指日可待,而 Netflix 則是絕對喜見此事的,他們將 LUFS 制定於 -27 (+- 6) LUFS 的時候,大致上就定位他們想要走的是網路電影串流,因此增加 Atmos 感受的效果絕對是只有加分的。

對於 3D Audio, 其實聲音圈一直也抱持著觀望的態度,我個人也是每年看著這些科技慢慢的發展和應用化,從最早連一個 A-format 麥克風都沒有的階段,我們必須自己架設 B-format 矩陣嘗試可行性和效果開始,到 Sennheiser 、 Auro 3D 跟各地包含我們 NYU、姐妹校 McGill 在內的大學研究所做產學合作,到現在已經有了便宜的 3rd Order 麥克風可以購買,然後提供了消費端的相對無痛的格式鑲嵌,我覺得雖然聲音科技發展步調雖然很慢(相較於影像),但起碼每一年都是有進步的。






如左圖,Zylia 提供了 2000 美金的套裝 3rd Order 便宜方案(相較於 Soundfield 跟 Eigenmike 而言)













至於音樂上的應用,其實我比較看好耳機部分,因為就 WFS 的平形波/點狀波理論,其實環繞喇叭在音樂、特別是古典上都是以空間感的渲染為主,但因為多數的聆聽環境都是有自己空間殘響的,所以兩兩疊加上往往顯得差異不明顯(因為真實空間的殘響之於前面雙聲道喇叭反射而言,其實就廣義來說也是環繞音效的一種,而且其實有的時候反而更加真實),舉一個簡單極端的例子,如果我想要在大理石面的教堂架設環繞、3D 喇叭,這本身的意義就不是很大,因為混音工程師費盡心思控制出來的環繞效果,都會被真實殘響和亂射給打亂;而我們家用戶上碰到的情況,也只是這個極端案例的縮影之一。






原本 Dolby 推動無力的 MPEG-H 格式,在 Sony 的夾攻下好像慢慢有了展獲








但耳機效果就不一樣了,音樂上的效果就可以很強大,雖然可能不見得是用在空間感,但例如 hip-hop, EDM 等等的盛興,很多音效類的插花(fill)效果,未來都可以如電影音效般的在大家頭邊飛梭,可以預期如果有開始學習製作 3D Mix 的混音師,將多了一個武器和好玩的格式可以增加觀眾感官上的刺激度 - 儘管好的 Stereo 混音音場還是絕對非常非常重要。


好啦,嚴肅的說完了,因為我才參加兩天,就來看圖說故事一下 XD

-----------------------------------下文為走馬看花了廢文 ---------------------------------

展場歷年皆為 Javits Center,此為外觀

各方聲音技術工作者,人數一直都讓我很驚奇,這是一種文化塑造力

這次的自由女神我很喜歡 XDDD

第一次以公司名義進場
(兩天噴了快六百美金 QQ)
 再來會統一到 -14 LUFS

 Loudness 的討論會中會驚見很多大神,也被我默默發現 Alan Silverman XD


 一些 Loudness 的老案例分析

約翰藍儂的復刻巡迴巴士錄音用 XD (後來才知道裡面可以參觀!) 

 Bob Power (紐約嘻哈傳奇如 De La Soul、 探索部落當年的工程師)


 API 今年五十週年,每次想到 Saul Walker 我都還是很難過 QQ



Genelec 的新喇叭,有這個比較吵的展場,跟樓下比較安靜的展場,現在在播放的是 Hans Zimmer 演 Inception 的現場音樂會(滿好聽的),音色比想像中討喜很多

巨人新一代質感比想像好,雖然我一直很想買,但 Antelope 售後服務有點令人擔心阿 XDDD


 BJ4 XDDD


  
SSL 今年也出了一台新 console Origin

 這邊是他們三台 rack gear, 提供不同風格音樂檔案給參觀的人自己試用看看

 Avid 正在推他們的 Atmos 混音系統(仔細看上面有喇叭 XD)




 API Les Paul 老混音器(超帥)!




 後來跑來聽我老師,現在音樂科技系主任 Paul 的 3D 演講,現在是 setup 先偷跑進去卡位子(結果我後來才發現坐我左邊也偷偷先進來卡位的先生是 TC Electronics 開發 22.2 聲道殘響系統的大神 XD)




 好險有先進來,後面大爆滿 (但很專心聽音樂就沒拍了)

 滿滿的 PMC XD

 跑來聽環繞混音大神 Morten 的演講,但已經為時已晚滿滿的人 QVQ
這個展間是 Genelec 的大型聆聽講廳


跑來聽葛萊美混音大神的 EDM 製作技巧分享

見識到方便利害的串流客戶端軟體 Audiomovers 

 跑來聽 Hip Hop 混音製作,這幾年斜槓不少 XD


 這幾年很紅的 HEDD

 聽完 VR 講座立刻跑上來詢問 360 的技術規格






 Dell 也提供了一個我覺得比 Slate 靈敏的觸控面板 XD


 美國軍隊樂隊也來徵才 XDDD (他們好像拿過滿多次葛萊美的,也是個狠角色),西點的錄音師 Brandy 其實也在我們學校任教 XD

這場是 Leslie 的演講 

Softube 新控制介面 Console 1 


 獅子 XD


 Microtech Gefell 不知道為啥在他們攤位上擺了這組 XD

 NRA 的白皮書,有夠厚
希望台灣未來也能有類似的工程師白皮書給年輕人。


 越來越多 Prosumer 取向的 type C IO

 老實說我希望 RME 把他們的工業設計師開除(只是私心)XD






 照往例的 Waves 圍觀人群,今年沒推 soundgrid 改請一堆大師教用 waves plugin 混音

這間公司很有趣, MS 概念的喇叭 

 給免費入場觀眾的 live sound 講座區


Burl 今年很潮 XD

----------------------------------------- 晚上跟圈內幾個朋友去了 AES Party, 每年都會辦在各個傳奇錄音室,今年辦在 Times Square 的 QUAD studio, 是有名的 Hip hop studio, 但同時也錄過部分 Coldplay 的東西










 其實是要拍後牆的 Coldplay XD


其實在轉旋鈕的都是來玩的(聲音宅) 客人 XD










坦白說我滿震撼的,震撼的點主要是這邊嘻哈音樂監聽的方式 (催到大約 85 dB SPL),在被 Monbasa 老師分享推薦看完嘻哈演化史之後,原本不能理解的事情變成完全可以理解了。

嘻哈音樂最早的製作取向,就是為了能讓人在夜店裡聽到跟著起舞,所以在小音壓的情況下製作,通常很難讓不懂等響曲線工程理論的人、客戶、或是製作人去想像被催到跟夜店風格一樣大的音量是甚麼感受,所以包含之前常去的 Engine Room 在內,他們都有非常大的單體嵌壁式監聽喇叭,除了提供高音壓的能量之外,也能讓人感受大吋數單體或角錐產生出來的模擬夜店音場,雖然我在工程的等響關係曲線的角度上還是不能認同高音壓的製作環境,但也算是體驗跟理解了一種原本無法理解的文化。

至於 Party 本身,不要看他很潮,其實只是一堆喜歡聽喇叭的阿宅製作人和工程師,在很潮的 Studio 聚在一起討論喇叭和器材而已 XDDDD 覺得親切,這是屬於我們工程人的 Party!
----------------------------------------------------------------------------------------------

走馬看花結束,這次很可惜因為工作的關係只能來兩天,希望能單純分享一些資訊給台灣和亞洲來不了的朋友們,也期待我們台灣 AES 有朝一日也能辦這麼大的展會,聚集這麼多的各個領域的聲音宅 XD

咱們明年(大概吧 XD?)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紹庭第 139 屆@紐約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AES) 展會心得分享 (Mandarin Version)